俞斌谈围棋中的计算
发布时间:2015-11-10 19:14:24| 浏览次数:

       围棋的计算是判断,选择与算度三者的结合。这种计算,在每盘中都有。这里有纯粹的计算,我走这步,你必须得走那步,可以一直算到五十多手。接下来就有选择问题,还有判断问题。一步棋有几种变化,一种变化算下去是怎样,另一种变化又是怎样,这时就需要选择,到底哪一种下法更适合,这就需要判断。还要替对方判断,对方会选择怎样的应对,这样就能知道局面会向什么方向走。这些方面综合起来,才是围棋的计算。

       棋手还没有到完美无缺的地步。很多判断是模棱两可,所谓算度也仅仅是一个大致的构想,大概这是有艺术成分吧。感觉成分很浓。感觉这样稳当可以有六分了,感觉那样危险,但或许可以得八分。棋手有不同性格,那些“黑”的一定要把你打趴下,会选择八分但危险的棋,而六分的选择常常出自比较稳健的棋手。因此,并不是有的棋没算到,算也算到了,根据棋手的性格和形势判断的水平,下出的棋是会不同的。对我来说。我从开始一直到中盘后半盘,一般不点目,只是以子的效率来看形势,一直到最后才一精确点目来计算胜负。很多棋手同我差不多。但另一些棋手很早就以精确的计算进入点目,大约进入中盘后他们就在计算目数。这是棋手的习惯不一样。

       我小时候由于水平有限,思路比较单一,计算是以局部为主,而现在比较窄,以大局为主,纯粹的计算被在计算基础上的判断所取代了。

       我成了高段棋手之后,常常有一种新的迷惑,这就是搞不清哪一步棋更好。这比没有选择的单一的计算更使人犹豫。这或许是因为我的境界还没有到一定的高度吧。

       有统一答案的大部分至多是局部死活。而关于全局的下法,不同风格,不同境界的人会有不同下法。对同一步棋,棋手与旁观者争论很多,如前所说,有人不喜欢下看不清的棋,宁可吃点亏;而有人情愿冒险也要下可能多得利的棋。例如有两点选择,我的选择聂卫平认为是过缓。而聂的选择,我会认为过强。这是我们的棋风所致。

       我非常赞同小林光一的是,他看明白的地方,宁肯下得难看一点,很实在。而我不赞同武宫正树和大竹英雄的是他们比较追求形式。这其实是由于判断不同,选择不同而产生的。

       计算能力是慢慢随着你下棋的水平提高而提高的。自然,到我们这水平的棋手,单纯的计算已经到了够用的程度,很少有“计算能力不够”的情况,关键是包括在算度之内的判断和选择。水平的提高,大多是在判断和选择上。

      棋手的长考,不是如外人所想,在棋盘一个个点中加以计算,寻找落子的地方。棋手常常是第一感就可以把这步棋找出来,大多数棋手,十步中有八步,是第一感找到落子位置的。也就是说,三十秒的快棋与有充裕时间的长考,十步之中有八步是相同的。余下的时间,是在验证,判断和寻找是否有更好的下法。我以为快棋仅仅是没有时间对这着棋进行反省。有一点要指出的是,“长考派”棋手很少快棋不行。他们是慎重。特别是赵治勋,常常开局未几就把时间全用完,进入紧张的读秒,但他照样能把棋下得非常出色。他的感觉相当好,所以即使在读秒时,下出的棋也好像已经深思熟虑的一样。

       棋很紧,两个地方都很接近,判断下来,都差不多,这时才需要思考。

       在自信心很足的时候,我的风格会比较稳健,这时我的棋下得比较平静,因为我相信后半盘我的表现。但如果我对形势的判断比较悲观,考虑再平稳继续会导致失利,我便会主动挑起战斗.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2015-10-10 俞斌

 

俞斌(1967年4月6日)

      中国浙江省天台县人,中国棋院围棋九段。俞斌7岁学棋,11岁进体校,12岁进集俞斌训队,1983年进入国家围棋队。第二届"海峡杯"围棋赛冠军,第九届亚洲电视快棋赛冠军。
       2000年5月,获得LG杯世界围棋棋王战冠军。

       第三届亚洲四强赛团体冠军(胜山下敬吾负王立诚胜宋泰坤)。2005年第9届LG杯力克李昌镐进入决赛,后获得亚军。2006年三星杯8强。
       现任国家围棋队总教练。

 

 

 

 
 
打印本页 || 关闭窗口
 上一篇:围棋与文化——陈祖德
 下一篇:山东省互联网+棋牌综合服务平台研讨会
留言板
姓 名:
标 题:
留 言: